天下第一掌位于佛手广场行道的左侧,是按灵山大佛右手复制,且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铜质手掌,它的总高度为十一点七米,宽五点五米,手指直径一米,总重量达十三吨,掌心的千辐轮,直径达二米。天下第一掌是灵山胜境香火最旺的景点之一,当初设置这只巨掌,一是为了让游客更直观地感受八十八米灵山大佛的宏伟,另一方面是由于灵山大佛太高大,让香客游客难以亲近,所以将右手独立,供大家瞻仰、抚摸,在灵山,有"摸佛手有福气,摸佛脚有灵气"的说法。这是因为这只右手的印上是"施无畏印",佛教的说法是寓意除却众生痛苦,抚慰众生心灵,佛掌心的千辐轮,是佛的三十二相之一,喻示***长转的意思,佛手指之间,有膜相连,象水禽足趾的蹼一样,称为手足缦网相,也是佛的三十二相之一。 游客可以在佛手前敬香、祈福,接受佛性的熏陶,表达对佛的崇敬,在宁静、祥和、清心中领悟禅机愉悦。 其实,天下第一掌并非故意设置的景点,而完全是“随缘”的结果。灵山大佛开始安装之初,就有不少信徒和游客闻讯而来,一再打听大佛何时能够建成。 为了不让人们失望,工地上就设法将佛脚的铜壁板拼合安放一起,形成佛脚的样子,供游客观瞻。人们对此大感兴趣,看不到大佛,却能摸到佛脚,同样是很大的收获。于是,瞻仰、抚摸、烧香磕头的人络绎不绝,大有先摸是福之感。 过一段时间以后,按照工程进度,佛脚的铜壁板要移挪现场正式安装,这里又将空无一物。于是又想出用佛手代表佛脚的办法。大佛的右手,形状复杂又有高度,安装相当困难。但安装以后,外形却要好看得多,而且还显得雄伟壮观,颇有气派。游客们的兴趣也就更大了,逐渐成为一个正式的景点。 再过一段时间,右手的铜壁板也要被移走去正式安装了,已经安装的佛脚,人们可以通过电梯走上去抚摸,但高扬在半空中的佛手,人们就只能可望而不可即了。为了不使信众和游客们怅然若失,就特地用薄铜板用槌击的方法复制了一只右手,安放在原来的位置上。 目前,这里香火旺盛,已自然成为灵山胜境的一大景点。遇上双休假日,往往还得排队摸佛手!

八角井位于杏坛广场东侧,上有八角井亭。八角井亭全部由经过雕刻的缙云石柱、石板镶砌而成,下面由八根刻有神龙的石柱支撑。亭顶呈八角形,中间透空,由石板拼装镶嵌而成,石板内侧刻有八仙的形象和其他花鸟的图案。亭顶八条屋脊上刻有八条龙,龙头向外,朝向八个方向,体现了八角井里隐龙之说。“八角井亭”四字,系茗山长老所题。 亭侧立碑镌有《八角井记》,记载了关于八角井的传说,兹抄录如下: 八角井,一名龙井,八角乃状其形。原为寺中香积厨汲水之源,深不可测。四众弟子皆谓其通太湖,无论洪旱,水平如镜,不溢不涸。传井中隐镇湖之神青龙君,为完寺中老僧所愿,惩东海黄龙涂炭生灵之恶,遂飞身而出,与黄龙决一死战,大胜而还,居于井。井沿已崩坏,往昔之胜迹也。后人感念龙君,呼曰龙井。有言乾隆每至寺中,必取井泉煮茗,民间称之为双龙会。祥符寺重修告竣,香江名媛翁丽莲女士捐资十八万元,建八角井亭,以彰龙德,勒石为记。
在八角井亭的东南侧,有一口形如葫芦的水池,名为白莲池。顾名思义,白莲池内应有白莲盛开,但由于沧桑变迁,白莲已悄然绝迹,而神奇的无尾螺蛳却仍在这里繁衍生存。 所谓无尾螺蛳,除了尾尖似被剪刀剪过的痕迹而成为平面以外,其他形状和大小,则完全与普通螺蛳相同。据说,将别处的螺蛳放到这里就不能成活,将这里的无尾螺蛳移到别处放养,同样也无法成活。这就不能不令人称奇了。祥符禅寺修复竣工后,还特地在这里竖碑为记。现将《白莲池》碑文抄录如下: 相传蓬莱八仙,好赏月祥符寺,年年仲秋,相约于寺中莲池。清风皓月,白莲田田,如此良夜何!吕仙洞宾,泛扁舟过太湖,必以螺蛳佐酒,斟酒独乐。某中秋夜,吕仙酩酊,随波逐流,不辨东西。遇窈窕淑女,驾一首大尾小之轻舟,为之前导,忽泫然而泣,求仙侧隐。吕仙恍悟,此女螺蛳精也。遂大袖一挥,所煮去尾螺蛳,悉数掷于白莲池内,放生活命,自此饮酒不食螺蛳。信夫!白莲池内蛳螺皆无尾也。 清代秉岱和尚曾有诗描述白莲池,诗云: 荒地欣一浚,寒蔓剪藤萝。 拟种重台藕,难寻无尾螺。 雨占漪觳好,晴印月痕多。 移取莓苔石,闲来便藉莎。
|